近期,全国多地降雨量增加,发生洪涝灾害,洪水过后,由于自然环境条件的变化,肠道、虫媒和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的发病风险可能会有所增加,同时有可能会发生呼吸道传染病疫情。这些洪涝后的高发疾病会给消化科、传染病科等相关科室的医生带来诊疗压力,为此,康迅网整理了常见高发病及治疗方法,供大家参考。
肠道传染病
一****、****细菌性痢疾
选择药物需结合本地流行株药敏结果,首选口服抗菌药物,严重病例可静脉给药,疗程3~5 d。
1.氟喹诺酮类药物
环丙沙星、左氧氟沙星等。环丙沙星500 mg,口服,2次/d;0.4 g,静脉滴注,12 h/次。左氧氟沙星500 mg,口服,1次/d。在与监护人充分沟通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情况下,儿童可使用环丙沙星,10~15 mg/(kg·d),分3次口服。
2.磺胺类药物
复方磺胺甲噁唑,成人:160/800 mg,口服,2次/d;儿童:2月以下婴儿禁用,2月以上体重40 kg以下婴幼儿(4~8)/(20~40)mg/kg,口服,2次/d。体重≥40 kg的小儿用量同成人常用量。
3.头孢菌素类药物
成人,头孢曲松钠1.0~2.0 g,静脉滴注,1次/d;头孢噻肟钠,2.0 g,静脉滴注,8 h/次。儿童,头孢曲松50~100 mg/kg,静脉滴注,1次/d;头孢噻肟150~200 mg/(kg·d),静脉滴注,分3~4次。慢性菌痢应根据药敏和临床症状缓解情况,合理使用抗菌药物。
二****、****霍乱
· 治疗原则:按甲类传染病相关要求隔离。及时补液,辅以抗菌及其他对症治疗。
1.补液治疗
及时正确补液是治疗霍乱的关键。根据患者脱水程度,计算补充液体量,包括累计损失量、正在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。轻度、中度和重度脱水24 h补液量分别为3000~4000 ml、4000~8000 ml和8000~12 000 ml或更多(儿童分别为120~150 ml/kg、150~200 ml/kg和200~250 ml/kg)。轻、中度及不伴有休克的重度脱水患者口服补液为主,无法接受口服补液和重度脱水伴有休克患者应采用静脉补液,静脉补液遵循“早期、快速、足量,先盐后糖、先快后慢、纠酸补钙和见尿补钾”原则。对老人、婴幼儿及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补液不宜过快,边补边观察治疗反应。
(1)口服补液:治疗最初6 h,口服补液盐成人750 ml/h,20 kg以下儿童250 ml/h。以后每6 h的口服补液量为前6 h泻吐量的1.5倍。每1~2 h评估一次病情,根据补液效果进行调整。
(2)静脉补液:首选“541”液(生理盐水550 ml+5%碳酸氢钠80 ml+10%葡萄糖360 ml+10%氯化钾10 ml),也可选林格液。初始(3 h,婴儿6 h)补液量为100 ml/kg,其中最初0.5 d(婴儿1 h)为30 ml/kg。
补液过程中每1~2 h进行评估,如未改善,可加快补液。3 h后(婴儿6 h后)再次评估,根据情况选择后续的补液方案,直至休克纠正。应于8~12 h内补进入院前累计损失量及入院后的继续损失量和每天生理需要量。如脱水改善且能饮水,应由静脉补液转为口服补液。
2.对症支持治疗
对于重症患者,经补足液体、纠正酸中毒,组织灌注仍不足者,可使用血管活性药物。注意控制输液速度,避免出现高血容量和急性肺水肿。同时纠正电解质紊乱,5岁以下儿童注意补锌。急性肾衰竭符合血液透析指征时给予血液透析治疗。
3.病原治疗
抗菌药物治疗能缩短腹泻及排菌时间,减少液体丢失量。抗菌药物包括氟喹诺酮类、四环素类和大环内酯类,首选口服给药,呕吐严重或无法口服的静脉给药。
(1)氟喹诺酮类药物
环丙沙星:成人,1 g/次,单次口服;8岁以上儿童,每次15 mg/kg(最大剂量不超过500 mg),口服,2次/d,疗程3 d。左氧氟沙星:成人500~750 mg/次,口服或静滴,1次/d,疗程3 d。
(2)四环素类药物
多西环素:成人,100 mg/次,口服,2次/d;8岁以上儿童,每次2~3 mg/kg(最大剂量不超过100 mg),口服,2次/d。疗程3 d。
(3)大环内酯类药物
阿奇霉素:成人,1 g/次,儿童20 mg/kg,单次口服;成人,500 mg,静脉滴注,1次/d,疗程3 d或第1天500 mg,第2~5天250 mg,静脉滴注,1次/d。儿童10 mg/kg,静脉滴注,1次/d,疗程3 d,或第1天10 mg/kg,第2~5天5 mg/kg,静脉滴注,1次/d。红霉素:成人250~500 mg/次,口服,4次/d;儿童每次10 mg/kg(最大剂量不超过500 mg),口服,4次/d。疗程3 d。
三****、****伤寒和副伤寒
1****.****氟喹诺酮类药物
氟喹诺酮类药物是治疗伤寒的首选药物,但因其有可能影响骨骼发育,孕妇、儿童和哺乳期妇女不宜选用。此外,近年部分地区对喹诺酮类耐药率明显增高,应根据药敏试验来选择用药。另外,新近国外研究也特别指出,如果对萘啶酸耐药,环丙沙星、左氧氟沙星就不宜作为首选,可选用第3代头孢菌素、阿奇霉素等。目前常用的有左氧氟沙星500 mg,1次/d口服或静滴,疗程10~14 d;环丙沙星500 mg,2次/d,或每8 h口服1次,或400~600 mg/d分次静滴,疗程10~14 d。
2****.********第3代头孢菌素
因其抗菌活性强,在胆道内药物浓度高,不良反应小,尤其适用于孕妇、儿童、哺乳期妇女以及氯霉素耐药菌所致伤寒。常用有头孢曲松成人1~2 g,每12 h静滴1次,儿童100 mg/(kg·d),疗程14 d;头孢噻肟成人1~2 g,每8~12 h静滴1次,儿童100~150 mg/(kg·d),疗程14 d。
3****.****其他
(1)氨苄西林(或阿莫西林)
该药毒性反应小,在肝胆系统浓度高,孕妇、婴幼儿、白细胞总数过低及肝肾损害者仍可选用。因治疗效果不太理想,故疗程宜长,以减少复发和慢性排菌。此外,一旦出现药疹,应立即停药。成人氨苄西林4~8 g/d,儿童100~150 mg/(kg·d),分3~4次口服或静滴。阿莫西林成人2~4 g/d,分3~4次口服,疗程14 d。
(2)复方磺胺甲噁唑
常用剂量为成人2片,2次/d口服,儿童服用磺胺甲噁唑40~50 mg/(kg·d);甲氧苄啶10 mg/kg,分2次口服,疗程14 d。
虫媒传染病
一****、****流行性乙型脑炎
1.降温治疗
使室温控制在30℃以下,可采用室内放冰块、电风扇、空调等。物理降温可用30%酒精擦浴,在腹股沟、腋下、颈部放置冰袋;也可用降温床或冷褥。上述方法效果不明显时,可采用亚冬眠疗法,肌肉注射氯丙嗪及异丙嗪每次各0.5~1 mg/kg,4~6 h/次,同时加用物理降温,使体温降至38℃左右。
2****.惊厥或抽搐的********治疗****
应根据惊厥、抽搐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。
(1)多数抽搐者,降温后即可止惊;
(2)呼吸道分泌物阻塞所致缺氧者,应及时吸痰、保持呼吸道通畅;
(3)脑水肿或脑疝者,应立即采用脱水剂治疗。一般可用20%甘露醇1~1.5 g/kg静脉注射或快速静滴。必要时作气管切开;
(4)脑实质炎症引起的抽风可用中药、新针治疗。给予镇静剂或亚冬眠疗法。频繁的抽风可同时加用氢化考的松治疗;
(5)低血钙引起的抽搐应及时补充钙剂;
(6)由脑性低血钠引起的抽风可用3%盐水滴注。
3****.****呼吸衰竭的治疗
(1)保持呼吸道畅通:定时翻身拍背、吸痰、给予雾化吸入以稀释分泌物;
(2)给氧:一般用鼻导管低流量给氧;
(3)气管切开:凡有昏迷、反复抽搐、呼吸道分泌物堵塞而致发绀,肺部呼吸音减弱或消失,反复吸痰无效者,应及早气管切开;
(4)应用呼吸兴奋剂:在自主呼吸未完全停止时使用效果较佳。可用洛贝林、可拉明、利他林等;
(5)应用血管扩张剂:近年报道认为应用东莨菪碱、山莨菪碱有一定效果。前者成人每次0.3~0.5 mg,小儿每次0.02~0.03 mg/kg,稀释后静注,20~30 min/次;后者成人每次20 mg,小儿每次0.5~1 mg/kg,稀释后静注,15~30 min/次;
(6)应用脱水剂:脑水肿所致颅内高压是乙脑常见的征象,亦为昏迷,抽搐及中枢性呼吸衰竭的原因,并可形成脑疝,故应及时处理。其具体方法:20%甘露醇或25%山梨醇,每次1~2 g/kg,15~30 min推完,4~6 h/次。有脑疝者可用2~3 g/kg。应用脱水疗法注意水与电解质平衡;
(7)必要时应用人工呼吸机。
4****.糖皮质激素****
多用于中、重型患者,有抗炎、减轻脑水肿、解毒、退热等作用。氢化考的松5~10 mg/(kg·d)或地塞米松10~20 mg/d,儿童酌减。
5****.****能量合剂
细胞色素C、辅酶A、三磷酸腺甙等药物有助脑组织代谢,可酌情应用。
6****.****应用免疫增强剂
乙脑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,近年虽有使用转移因子、免疫核糖核酸、乙脑疫苗、胸腺素等治疗者,但疗效尚不能肯定。干扰素亦可试用。
二****、****流行性出血热
1.发热期治疗
(1)一般及对症治疗:卧床休息、避免劳累、合理饮食、补充营养,高热时物理降温。
(2)液体疗法:静脉补入适量盐和葡萄糖等液体1000~1500 ml/d,发热期末可增至1500~2000 ml/d,并根据血容量情况及时调整。
(3)抗病毒治疗:发热期可应用利巴韦林,一般疗程3~5 d,不超过7 d。
(4)预防低血压休克:充分补液,若出现血压不稳、渗出明显,可输白蛋白或血浆。
2.低血压休克期治疗
积极补充血容量,早期、快速、适量原则,采用平衡盐和胶体液;纠正酸中毒并改善微循环。注意避免补液过多引起肺水肿、心力衰竭。
3.少尿期治疗
治疗原则为“稳、促、导、透”,即稳定机体内环境,促进利尿,导泻和透析治疗。
(1)稳定机体内环境:应严格控制液体入量,保持液体和电解质平衡。
(2)促进利尿:少尿初期可用20%甘露醇注射液静脉快速滴注,以减轻肾间质水肿。通常血压稳定12~24 h后开始利尿,首选呋塞米,起始小剂量,根据前一日尿量决定当日利尿剂剂量。酚妥拉明、山茛菪碱等药物适当应用也可促进利尿。
(3)导泻:若无透析条件或情况紧急,可以使用硫酸镁或中药大黄治疗。
(4)透析:及时进行透析治疗。
4.多尿期治疗
多尿早期按少尿期处理。后期重点是防治感染、预防出血及对症支持等。
5.恢复期治疗
补充营养,逐渐增加活动量,注意休息,定期复查。
皮肤疾病
一****、****浸渍性皮炎
1.抗组胺类药物
如果患者出现浸渍性皮炎,可能会出现局部红斑、丘疹、水疱等症状,并伴有瘙痒、疼痛等不适。同时,可以服用抗组胺类药物进行治疗,比如氯雷他定片、盐酸左西替利嗪片等,缓解局部皮肤瘙痒的症状。
2.抗真菌药物
部分浸渍性皮炎可能是由于真菌感染导致的,可以使用抗真菌类药物进行治疗,比如伊曲康唑胶囊、氟康唑片等,可以抑制真菌的复制,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。
3.糖皮质激素药物
如果浸渍性皮炎病情比较严重,可能会出现渗液、糜烂等症状,可以使用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、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等糖皮质激素药物进行治疗,可以减轻炎症反应,从而缓解症状。
二****、****虫咬皮炎
1.仅表现为红斑、丘疹
虫咬皮炎如果不是特殊虫体叮咬,仅表现为红斑、丘疹,没有出现水疱的情况下,可以局部外用炉甘石洗剂。
2.瘙痒症状明显
可以局部加用皮质类固醇激素乳膏,如糠酸莫米松乳膏或氟替卡松乳膏等。
3.皮损多发,身体多处出现红斑肿胀
甚至没有蚊虫叮咬的地方也出现了类似皮疹,这种情况要辅以口服抗组胺药进行治疗,如西替利嗪片或氯雷他定片,这类抗组胺药可以减少身体其他部位细胞释放炎症介质,进而减缓过敏反应。
4.出现********水疱、大疱等
可以用含有硼酸溶液或者高锰酸钾溶液局部外敷,减少水疱的形成,干燥局部皮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