暑假一到,泳池成了孩子们的快乐天堂。但最近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(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)耳鼻咽喉科门诊却悄悄多了些特殊的小患者:有的孩子游泳后突然发烧,喊耳朵疼;有的更严重,前一天还在水里嬉闹,第二天就说“听不见妈妈说话了”。
耳鼻咽喉科彭波主任介绍,这些看似突发的症状,其实可能和游泳时的一个“隐形杀手”有关——中耳炎引发的耳聋。
为啥游泳后,娃会突然发烧、听不见?
耳朵里藏着一条连接鼻腔和中耳的“秘密通道”,叫咽鼓管。小朋友的咽鼓管又短又直,还没发育成熟,像个“敞着门”的通道。
游泳时如果呛水,或泳池里的脏水顺着鼻孔钻进鼻咽部,细菌、病毒就会顺着咽鼓管“逆流而上”,闯进中耳“作乱”,引发急性中耳炎。中耳里的细菌或病毒“搞破坏”时,身体会启动免疫反应,体温就会升高,有的孩子可能烧到39℃以上。
中耳感染后炎症未及时得到控制就会中耳积液,积液压迫鼓膜,孩子会觉得耳朵像被堵住一样,疼得直哭,严重者导致鼓膜穿孔耳部流脓,引发化脓性中耳炎,甚至听不清声音。
出现哪些情况,家长要立刻带娃就医呢?
很多家长觉得孩子游泳后有点不舒服,休息下就好,但中耳炎拖不得,尤其出现这几种情况,必须马上去医院就诊:
1.发烧超过24小时不退,或反复高烧。
2.孩子总抓耳朵、喊疼,甚至半夜疼醒。
3.对声音反应变迟钝,比如叫名字没反应,看电视要开很大声。
4.耳朵里流出黄色、带臭味的液体(可能是鼓膜穿孔了)。
中西医结合,如何帮娃快速“找回听力”?
耳鼻喉科佘文雅医生介绍:医生会通过耳镜检查判断外耳道及中耳是否发生感染、积液,必要时做听力测试。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遇到这类小患者,通常会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,效果又快又稳:
**? 西医:**急性期会用抗生素消灭细菌,或用抗病毒药对付病毒;同时配合使用糖皮质激素类鼻喷雾剂及黏液促排剂。
**? 中医:**急性期用清热解毒的中药汤剂帮身体“消炎”,后期用健脾通窍的方子调理,修复咽鼓管功能。还可以配合中医外治法耳周穴位按摩(比如按揉耳门、听宫穴)、耳穴压豆(取穴内耳、肝、脾,肾、三焦、颞)及中药洗鼻等方法改善局部炎症,促进耳朵血液循环,让听力恢复更快。
做好这5点,让娃游泳不“伤耳”!
与其生病后治疗,不如提前做好防护。家长带娃游泳时,牢记这几个“护耳小贴士”:
**1. 选正规泳池:**挑水质达标的泳池,避免去消毒水味过重或浑浊的水域。
**2.戴泳帽和耳塞:**给孩子戴大小合适的硅胶耳塞,少脏水直接进入耳道;戴泳帽遮住耳朵,避免呛水时水流进鼻咽部。
**3.别让娃“猛灌水”:**告诉孩子游泳时别用鼻子吸气,呛水后立刻头偏向一侧,把水擤出来。
**4. 游泳后做好“清洁”:**上岸后用干净棉签轻轻擦干外耳道,再让孩子做几次“吞咽动作”,帮助咽鼓管排出可能进入的水分;如果孩子鼻塞,别强行擤,可用生理盐水洗鼻,保持鼻腔通畅。
**5.感冒时别游泳:**孩子感冒、鼻塞、流鼻涕时,咽鼓管本身就处于“开放”状态,游泳更容易让病菌入侵,一定要等病好彻底再去。
专家提醒
耳鼻咽喉科彭波主任提醒家长,小朋友的耳朵还在“成长中”,经不起反复折腾。每年暑假都是儿童中耳炎的高发期,很多孩子因为一次没注意,就从“小感冒”拖成了“听力危机”。但只要家长多留心、早预防、早治疗,就能让孩子既能在泳池里尽情撒欢,又能守护好“灵敏的小耳朵”。
湖南医聊特约作者: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(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)耳鼻咽喉科 冷福 陈燕
关注@湖南医聊,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!
(编辑YT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