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家孩子是否常被老师投诉“上课开小差”“小动作不断”?写作业拖拖拉拉,明明很聪明但成绩忽上忽下?这可能是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(ADHD)在作怪——一种常见却常被误解的儿童神经发育障碍。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(省脑科医院)儿科主任徐琳带您科学认识ADHD,走出误区,掌握应对之道。
一、ADHD不只是“调皮”:核心表现是什么?
ADHD并非孩子故意不听话,而是大脑神经调控功能异常所致,主要表现为以下症状:
1.注意力不集中和注意时间短暂
2.活动过度和冲动
3.伴有学习困难、品行障碍和适应不良
二、为什么会得ADHD?
ADHD是生理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,非家长教养失当:
1.大脑神经发育差异:前额叶(管专注和自控)发育延迟,神经递质(如多巴胺)失衡
2.遗传因素:父母一方有ADHD,孩子患病风险高3-5倍;
3.环境干扰:电子产品泛滥、家庭作息混乱、频繁打断孩子专注活动;
4.生理基础问题:长期睡眠不足、高糖高添加剂的饮食加剧症状;
5.情绪压力:父母高压管教、学习挫败感形成“越催越差”的恶性循环
三、如何治疗?
1.行为干预:制定清晰的日常规则,用奖励机制鼓励积极行为;学习“分解任务”(如将作业分成几个小步骤)。
2.药物治疗:遵医嘱选用中枢兴奋剂或非兴奋剂药物,用药时需定期随访调整。
3.家庭与学校合作:与老师沟通,申请课堂调整(如座位靠近讲台);使用视觉提示工具(如计时器、任务清单)。
四、家长如何护理ADHD患儿?
1.孩子居室环境保持安静;
2.学习作息时间要规律;
3.膳食合理,避免刺激性、辛辣、咖啡等易兴奋的食物;
4.避免生活中的强刺激,如观看激烈的比赛、恐怖片、重大突发事件的打击;
5.家长要鼓励和引导孩子参加各种有兴趣的游戏和活动,转移其注意力,帮助孩子摆脱自己的封闭状态,振作精神,放松心态;
6.家长要多给予心理支持,对孩子的多动症状给予理解和宽容,帮助孩子排除紧张感和恐惧感,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,让孩子生活在平静和自信的气氛中;
7.按时按量用药,防止少用、漏用或多用,并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。
对于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患儿,家长一定要有信心,虽然此病治疗比较麻烦,但大部分预后尚好,要积极配合医生,做好患儿的家庭管理。祝愿患儿早日恢复!
湖南医聊特约作者: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(省脑科医院) 儿科 陆蓉
关注@湖南医聊,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!
(编辑92)